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历史文化学院顺利举办“非遗书韵 对话文物”主题研学系列活动
2025-04-23 11:01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觉,厚植文化自信,值此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历史文化学院成功举办“非遗书韵 对话文物”主题研学系列活动,获得了广大媒体报道。考古与文博专业支部党员化身研学导师,兴文楼C区515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室与文物室化身为沉浸式文化课堂,吸引了众多校友亲子家庭与在校生参与,以线装书制作、文物印章打卡与文物室参观寻宝系列活动为载体,搭建起了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桥梁。

活动开场,工作人员有序分发了纸张、线绳、针线等制作材料和工具,历史文化学院行政副院长耿华主讲人,以“书籍形态演变史” 为引,循着历史脉络,从先秦简策、卷轴装、经折装讲到蝴蝶装、包背装直至线装,借助多媒体设备生动展示了古籍装帧技艺的匠心与雕版印刷术的精妙。

一根线,连接古今;一本书,传承文化。随着讲解的深入,参与者们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手持宣纸、银针与棉线,完成折页、齐栏、订线、题笺等工序,在穿针引线间,零散宣纸变为古朴线装。张方老师还特别准备了若干如“师大手札”“通关文牒”的光敏印章,更为成品赋予了独特印记。

完成线装书缝制后,研学活动转入文物集章打卡区。这里陈列着回墨、滚轮、套色等不同形制的各色印章,既有“宣德炉”“错金刀”“博山炉”等文物复刻图案,又有“兴文楼”“时间广场”“钢笔尖”等校园地标元素。参与者手持自制线装本,穿梭于印章桌台间,在盖章互动中与印刷、篆刻与传拓技艺亲切对话,收获了承载师大记忆的文物书签与明信片。

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引导,参与者们在历史文化学院文物室开启了文物盲盒寻宝的挑战。此前印章上的文物原型一一呈现眼前,他们观赏着这些历史学专业“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教材,不仅探寻到文物室及文物蕴含的丰富故事,更感受到了师大人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热爱与执着。

此次研学活动圆满结束,支部精心策划从线装书的穿针引线到文物室的寻踪探秘,党员们化身研学导师让非遗技艺的温度与历史文物的厚重在此交融。参与者们以方寸印章丈量历史,以书香浸润心灵,感受到了师大校园文化的厚重与深沉。通过沉浸式文化实践,学生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更在活动策划、非遗技艺传承、文物解说等环节中锤炼了就业核心竞争力。未来,考古与文博专业党支部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更多“文化+技能”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在文博、教育、文创等领域的就业赛道上积累实战经验、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让传统文化传承力转化为青年就业竞争力。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0 | 管理员: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