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同心迎上合组织峰会,共话文明交流互鉴”(五)
2025-08-27 14:57  

中国与印度文明交流互鉴大事年表


公元138年至公元126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看到身毒(印度古称)传去蜀地邛竹杖和蜀布,首次确认中国西南经印度通往大夏的贸易通道

公元117年 汉武帝试图开辟中国西南方向通往身毒的道路,但因当地部族阻拦而未成。

公元前2年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

64年 汉明帝派使者蔡愔、秦景等西行求法。

68 汉使“白马负经”归来,汉明帝诏令于洛阳雍门外建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148年 安息太子安世高经西域来洛阳译经中国佛教史上首位系统翻译佛经高僧。

260年 朱士行西行至于阗,求得《大品般若经》的梵书胡本奠定后世般若学之基础

399年 东晋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经中亚抵达印度。

412 法显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海路返回中国青岛崂山。所著《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是研究5世纪中亚、南亚历史地理和宗教文化重要文献。

518 宋云与惠生、法力等人北魏胡太后派遣,经西域西行至竺取经,留下了《宋云行记》(后人编入《洛阳伽蓝记》)。

629年 唐代高僧玄奘私渡玉门关,西行经西域、中亚至印度取经。

631年643年  玄奘在印度游学17年,主要在那烂陀寺师从戒贤论师学习唯识宗经典。在戒日王主持的曲女城无遮大会上辩论获胜,荣获大乘天解脱天的尊称。

645年 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及佛像、舍利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迎接。此后近20年间,他在朝廷支持下主持译经,共译出75部1335卷经典,创立了法相唯识宗。其弟子根据其口述所作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

671年 唐代高僧义净从广州由海路前往印度求法,在那烂陀寺求学10年。

695年 义净携带大量梵本经律返回洛阳,主持译经。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7世纪印度佛教、医学及中印海上交通的重要文献

1015年 南印度注辇国王罗茶罗乍派遣使团抵达北宋都城汴京朝贡。

1405年1433年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多次访问印度次大陆沿岸。

1510年 葡萄牙人占领果阿(Goa),随后开辟了从广州经果阿至里斯本的新航线。

1609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英王获得垄断东方贸易特权。

1938年1941年 英属印度与中国合作开辟了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

1950年 建交

1954年 国总理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实现互访两国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88年 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

2003 中印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

2014年 习近平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7年 印度加入上组织。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明交流互鉴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戴玥撰稿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办公室主任 周二保制表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0 | 管理员: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