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朗气清。2025年9月20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95届校友们怀揣着对母校的深切眷恋与同窗情谊,从五湖四海汇聚校园,共赴“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活动”之约,重温青春岁月,共话发展未来。

有一种温暖,跨越时间的长河;有一种重逢,写下崭新的序章。活动中,校友们先参与返校纪念大会,会后在博物馆门前向母校捐赠白杨树。挺拔的白杨象征青春与传承,以“树木铭志”的方式留存校友对母校的情谊,同时美化校园环境。

在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内,教师代表李海涛、李学智、张浩、韩丽、张建梅带领校友们开启了沉浸式文化体验之旅,参观馆内“金辉隐”“泥火幻”“笔底春”“昆山璞”“百工宝”五大主题展区。师生还共同加盖文物印章、签名,制作毕业三十年特殊纪念封,承载青春与母校记忆。


校友为母校建言献策座谈会接着在博物馆社教空间举行。历史学联合党委书记陈元致辞欢迎各位校友的到来并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在介绍博物馆建设情况时,强调今后要突出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属性,着力搭建文化传承协同育人平台,服务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她指出学院的发展与进步,凝聚着广大校友的支持和努力。希望校友们能继续关注母校的发展动态,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助力母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促进校友—母校共同发展,共同推动历史学科创新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凝聚校友力量。

在交流环节,校友服务与管理中心主任杨琥结合学院学科建设与博物馆发展需求,就校友资源的价值转化提出思考。他表示,校友是学院发展的“活档案”,更是学科建设的“宝贵资源”,希望将校友经验转化为育人助力。

多位教师代表也从育人实践与学科发展角度,与校友分享感悟、交流思想。退休教师代表李海涛教授重温了30年前毕业晚会与同学们一起唱的《毕业歌》,瞬间就把大家拉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他希望校友与母院的情谊成为推动学院前行的重要动力,盼望着未来能与校友们在更多领域深化交流,让这份联结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995届历史系班主任张建梅老师回忆自己34年前准备迎接91级新生的激动与忐忑,至今她还能记得同学们的高考成绩。她为同学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更希望他们将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方法,为学院进一步优化育人工作、推进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期待他们今后能与母校和母院保持更紧密的沟通,让这份师生情、校友情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5届校友也纷纷表达对母校母院的培育之情并共同捐赠了毕业三十年纪念牌匾,以独特而庄重的方式表达对母校深切的感恩与祝福。

同时,学院向1995届校友赠送了师生文创团队精心制作的校园标志性元素印章相册,以此定格青春记忆,表达母院对校友们的牵挂与祝福。

此次活动既是追忆青春的相聚,也是校友与母校协同发展的盛会。历史文化学院将以校友工作为纽带凝聚力量,携手绘制校院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期待未来再赴时光之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