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孙昊副研究员为学院师生做学术讲座
2025-09-26 17:34  

2025年9月2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主任孙昊副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问题及展望》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玉兴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欧洲文明研究院师生1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孙昊老师讲座首先系统梳理了从近代到当代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发展与转变。因应不同的时代,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内聚焦的问题有所侧重,从中西交通史到中外友好交流史,再才中国如何融入世界进程,到当今的“一带一路”、周边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转变。前辈筚路蓝缕,后辈继往开来。


随后,孙昊老师重点介绍了新时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三个热点问题:“一带一路”的历史与理论、中国与周边关系史(边疆与周边)、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孙老师指出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研究的趋促下,重视史料挖掘、传统微观博古研究的陆海丝绸之路史,努力跳出传统的两点一线式的历史地理研究,与区域国别史研究进行融合;关注中国对外海洋贸易路线、商品流通的“海交史”研究向“海洋史”研究转型。中国与周边关系史的区域转向——边疆与周边成为焦点。学界提出了探索建设“中国周边学”的诉求,要研究探讨中国与陆地邻国、隔海邻国、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走向。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强调从中国出发,解释叙述全球史,即从全球史的讲述中来界定中国在历史上的地位。古代欧亚—非洲大陆成为关注的中心,文明间的交通网络、彼此关联的整体历史、共享的普遍历史现象成为新型世界史的书写主题。

讲座尾声,孙昊老师展望了未来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可能性:整体而言,现在以及未来的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可能是会与世界史、区域国别史交错在一起。如何思考古代中国对外联系多维交错的关系,如何思考古代中国与周边历史的交融,中国史与世界史学的整体融合,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应是未来这一学科发展的走向。

讲座结束后,孙昊老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0 | 管理员: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