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科研机构
2025-02-24 11:16  


【天津师范大学明清史中心】

天津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旨在通过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加强对明清历史的研究与文化传承,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现有研究人员十余人,在读硕、博研究生三十余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三人,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七人。

研究方向包括:

1.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史。侧重于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交流及主要在此期间建立的东亚国际秩序的意义与影响研究。

2.明清军事史。侧重于明清军事制度变迁、军制演变与基层社会秩序关系研究。

3.明清经济社会史。侧重于明清历史人类学、社会性别史、环境史研究。

4.明清文献。侧重于明清基本文献及对外交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5.明清思想文化史。侧重于明清时期思想家和思想观念研究,探讨其对社会、伦理和政治的影响。

学术活动与成果: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与讨论。中心成立以来,已获批三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其他项目数项。出版专著数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中心还与兄弟院校合作,推出自2021-2022年《中国明史研究报告》。本中心研究人员曾荣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一等奖及其他奖励数次,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天津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

中心概况: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从学科融合视角研究中国上古史的科研机构。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整合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等领域的人才,从事甲骨文与商代史、金文与商周史、简帛文献与学术史等方向的学术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9人,设立执行机构和职能部门,现中心主任由杜勇担任,执行主任由白国红、鲁鑫担任。

建设目标:

1.科学研究平台:汇聚校内外人才,以新的视角、方法研究中国上古史。

2.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研究团队,把项目研究与课程开发紧密结合,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

3.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我院历史学科、考古学科同其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不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和研讨会。

主要职责:

1.开展中国上古史研究,推动我院历史学科与考古学科长远发展。

2.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中国上古史研究,为我院跨学科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3.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参与我院历史学科、考古学科的教学实践。

4.加强研究队伍和相关领域学科建设,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鼓励不同层级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参与。

5.同国内外科研机构及知名院校开展学术合作。



【天津师范大学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天津师范大学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小组,1993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是最早将社会性别理论引入中国大陆的机构之一。中心成立之初的负责人杜芳琴教授是国内相关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军人物,在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建构中国本土性别史研究学科等方面,起到开创和引领作用,为中国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

2006年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更名为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首次获批的26个“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之一,为集科研、教学、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校属实体机构,2008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妇女与性别研究培训基地。

中心成立以来,在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学校的支持下,在与国内外中心基地的合作与互相学习中,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对外交流和国内妇女学和区域妇女学的发展中做出巨大贡献。

中心成立以来主持并完成多个国际、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项目,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多次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淑明女子大学亚洲妇女学中心、圣公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启明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妇女学研究中心、美国的海外中华妇女学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妇女学研究中心、维多利亚大学等研究机构展开互访和学术交流。杜芳琴教授被选为亚洲妇女学会13名理事之一,多次参加在韩国、泰国、中国举办的亚洲妇女学学术研究活动。

中心分别在1999年2000年两次举办读书研讨班,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多位学者参加;2009年举办国内首届“性别与社会发展”方向在职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招收来自政府、国际机构、NGO组织人员,培养其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拿到学位。

自1993年以来,中心出版著作60余部,包括《女性观念的衍变》《妇女学与妇女史的本土探索——社会性别视角和跨学科视野》《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和《全球地方化语境下的东亚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研究》等,出版20多期《妇女与社会学研究通讯》,以书代刊出版《社会性别》多辑。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如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大量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刊登或转载。



【天津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中心概况: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区域史(天津史)研究中心,立足于我院在相关领域现有研究基础,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历史人类学等学科学术队伍,以凝聚学术方向、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天津史、区域史等领域学术研究水平,形成自身特色。中心现有成员8人,负责人为田涛教授

研究方向:

1.近代天津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2.华北区域史与天津城市史研究

3.其他相关领域研究

主要职责:

1. 加强内部交流和协作,构建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将区域史(天津史)建成我院特色学科。

2.积极推进区域史(天津史)相关学术研究,丰富学术交流,提升相关学科学术影响。

3.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推进区域史(天津史)研究生教学团队建设,支持中国史学科专业建设。

4.主动面向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平台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平台影响力。



【博物馆与艺术鉴藏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物馆与艺术鉴藏研究中心,主要依托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整合艺术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力量,以博物馆与艺术鉴藏研究为主要方向。汇聚院系内外优秀人才,通过实践教学与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孵化出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文博专业教学科研的实践应用建设发展。

中心负责人:陈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1. 博物馆展览策划与陈列设计研究;

2. 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研究;

3.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4. 书画文物鉴定与收藏研究;

5.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研究;

6. 其他相关领域研究。

主要职责

1. 加强内部交流和协作,构建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将博物馆与艺术鉴藏研究打造成我院特色学术品牌。

2. 积极推进相关方向的学术研究,支持成员争取各级科研项目和科研奖项。

3. 建立学术交流机制,丰富学术交流方式,支持成员举办、参与各类学术研讨活动,提升相关学科学术影响。

4. 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推进相关方向研究生教学团队建设,支持博物馆学学科专业建设。



【文明交流互鉴考古研究中心】

中心概况: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我院为适应新形势下考古学科发展而设立的研究机构。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问题进行跨学科综合分析,并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为考古学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支撑。中心现有研究人员8人,设立执行机构和职能部门,现中心主任由戴玥担任,执行主任由郝园林、富宝财担任。

建设目标:

1. 科学研究平台:汇聚校内外人才,以新的视角、方法研究文明交流互鉴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 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把项目研究与课程开发紧密结合,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 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我院考古学专业与其他考古机构、各大高校的交流合作,不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和研讨会。

主要职责:

1. 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考古学研究,推动我院考古学科长远发展。

2. 运用世界史、中国史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考古学研究,为我院跨学科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3. 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参与我院考古学科教学实践。

4. 加强研究队伍和相关领域学科建设,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鼓励不同层级的本、硕学生参与。

5. 与国内外考古机构及知名院校开展专业合作。



【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史天津市重点学科、中国史天津市教学团队、“中国历史上的制度与文化”天津市高校创新团队,现有研究人员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中心以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为主要任务,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人才培养,推动中国史学科及历史学等专业建设,服务国家及地区重大发展战略。

中心负责人:肖立军教授

常务工作联络人:张玉兴教授。

研究方向:

1.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内涵与传承研究。

2.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各类专题研究。

3.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分类资料汇编。

4.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研究。

主要职责:

1.加强学术交流和协作,沟通学术信息,整合研究力量,完成一批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有关的论著成果。

2.熟悉各类课题申报及结项规则,在课题申报中,互相支持,互通有无,在可能情况下联合申报课题。

3.与中国史系、中国史一级学科及历史学本科专业建设互相配合,谋划研究生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团队的工作积累及前期准备。

4.在本科生大创项目、研究生创新项目指导上加强合作;在相关选题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及答辩过程中,与二级学科互相配合。

5.完成学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0 | 管理员: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