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阎书钦,1967年5月生,河北省南宫市人,历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1984年9月至1991年6月在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1年6月至2006年7月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曾任该所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调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副教授。2011年10月,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民国思想与学术史、华北革命根据地史。
科研成果
一、专著
1.《国家与经济:抗战时期知识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以〈新经济〉半月刊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度优秀图书,2013年3月22日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话语中的科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
3.《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等舆论界的苏联观研究》,学苑出版社2025年8月第1版。
二、主要参编书籍
1.《中国抗战与民族振兴》(论文集),副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2.《河北省志》第91卷《人物志》下册(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3.中央档案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文献资料),参加编辑,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4.中央档案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晋察冀解放区历史文献选编》(文献资料),参加编辑,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三、主要论文
1.“外资外贸与中国工业化——抗战后期国统区知识界关于战后建设问题的讨论”,《近代史研究》2008-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8-11转载
2.“民国时期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双重路径”,《史学理论研究》2020-1,《新华文摘》2020-12全文转载
3.“论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工委时期的历史功绩”,《中共党史研究》1998-6
4.“‘新兴社会科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共党史研究》2015-4
5.“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思想影响”,《中共党史研究》2019-1
6.“论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特点及其对新中国政权体制的探索”,《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5、6
7.“华北建政:为中央人民政府肇基”(与张卫波合撰),《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第753期)》2014-9-29
8.“近十年来国内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3-5
9.“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学者从政潮流与《新经济》半月刊的创办”,《清华大学学报》2007-4
10.“移植与融会:民国时期社会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美国学术渊源”,《清华大学学报》2013-2
11.“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民国时期社区研究理论的美国学术渊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5
12.“民国学界对美国社会学理论的选择与融会:对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一个侧面的考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学刊》第10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13.“中苏文化协会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苏联形象的构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学刊》第2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0-4转载
14.“吴景超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研究趋向”,《世纪清华:学人、学术与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把中国问题放在心中:吴景超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吕文浩、严飞、周忱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年3月第1版)转载
15.“话语与理念的离合: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范式的多重歧异”,《河北学刊》2014-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4-1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1转载
16.“抗战时期经济思潮的演进——从计划经济、统制经济的兴盛到对自由经济的回归”,《南京大学学报》2009-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0-2转载
17.“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及其内涵流变”,《河北学刊》2005-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2转载
18.“从机械化到工业社会——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工业化内涵的阐释”,《河北学刊》2008-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8-5、《新华文摘》2008-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6转载
19.“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社会科学辑刊》2015-2
20.“亦学亦政: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论争——兼论民国政治学的学术谱系”,《武汉大学学报》2016-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7-1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3转载
21.“1930年代统制经济思潮中的苏联计划经济形象”,《河北学刊》2019-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9-6转载
22.“辛亥革命时期李大钊立宪派思想论析”,《李大钊研究》1997- 6、7,《李大钊研究论文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辑,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李大钊研究在河北(1982—2019)》(裴赞芬、张静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第1版)转载
23.“护国运动领导权问题之我见”,《河北学刊》1993-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4-3转载
24.“论西安事变期间中共对张、扬的支持与保护政策”,青岛大学《东方论坛》1998-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8-6转载
25.“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政权建设”,入选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等主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收入《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6.“抗战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范例——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整体结构的现代化变革”,《河北师院学报》1997-4
27.“民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丧失领导权的内部动因”,《河北学刊》1997-6
28.“是支持与保护,还是出卖与抛弃——驳关于西安事变的某些错误观点”,《甘肃社会科学》1998-2
29.“抗战时期国统区关于国、民营经济的论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2
30.“1930年代国统区报刊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评介”,《经济社会史评论》2017-2
31.“从推崇到反思——抗战时期国统区知识界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认知”,《一九四0年代的中国(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32.“评日本的战后‘决议案’”,《日军侵华暴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新华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33.“现代化理论研究与中国近代思想史——兼谈虞和平老师对我的学术提携”,《新范式和新史学——虞和平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大象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34.“吴景超对美苏的观察及其中国工业化设想”,《博览群书》2023-6
35.“深化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评介”,《古今农业》2023-4
36. “1930年代中国报刊舆论关于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讨论——以《大公报》等报刊为着眼点的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1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月第1版)。
37.“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在1930年代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河北学刊》2024-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4-5、《新华文摘》2024-10、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历史与社会(文摘)》2024-2转载
38.“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舆论映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学刊》第3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年8月第1版)
39.“苏联现实主义文艺在1930年代中国的舆论影响——以《大公报》天津版和上海版为中心的考察”,《汉语言文学研究》2025-3
40.“河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河北学刊》1995-6
41.“刘少奇与新中国政权体制的确立”,《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42.“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始末”,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党史博采》1999-8
43.“刘少奇在土改运动中的历史作用评析”,中共河北省委主办《探索与求是》1999年增刊
44.“华北人民政府与新中国政权建设”,《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
45.“建国前夕刘少奇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重大贡献”,《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46.“《邓选》第三卷的四个重要理论原则”,《河北日报•知与行(第635期)》1994-3-16
47.“五四运动的历史启示”,《河北政法报》1999-5-4
48.“宗教的迷雾与现实的斗争”,《石家庄日报》2000-7-15
获奖情况
1.《抗战时期国统区知识界经济建设思想研究》获清华大学2006年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
2.《国家与经济:抗战时期知识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以〈新经济〉半月刊为中心》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度优秀图书,2013年3月22日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科研项目
1.2007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关于现代化、工业化、经济体制的论争。已结项。
2.2009年度天津市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抗战时期知识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已结项。
3.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国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已结项。
4.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舆论界苏联观研究。已结项。
5.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政党伦理建设百年史研究(1921-2021)》子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党伦理建设(1921-1949)》。在研。
主要课程
“中国通史4-4”、“民国思想史”、“民国思想史文献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史料、理论与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