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引导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历史文化学院求是学社携手天津宝坻高四台村党支部,于2025年8月8日至9日在街镇党校开展“红色传承 青春引航”系列实践活动。活动以红色教育为主线,创新融合文物展示、互动体验与青春交流,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英雄书信温历史

为重温抗战岁月,感悟英雄精神,求是学社成员精心策划“时光宝盒里的英雄密码”主题环节。活动中,成员们展示了卢玉兰奶奶守护鸡毛信的感人故事,诠释了保密纪律与责任担当;讲述孩子剧团悼念抗宣队员的信件,彰显少年儿童的敬仰与勇气;分享于登云狱中遗书,传递对家人的切咛与对国家的眷恋;解读吉鸿昌将军绝笔信,体现舍生取义的家国大义。这些书信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连接亲情与信仰的永恒桥梁,让青少年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领悟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文物讲述悟精神

为从实物中汲取奋进力量,活动重点为孩子们呈现了四组珍贵抗战文物。邓玉芬同志使用的煎饼鏊子,纹路斑驳却昭示军民鱼水深情;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每道刻痕镌刻着用血肉筑起的民族脊梁;左权将军的望远镜,见证伏击运输线的战略智慧;宋时轮缴获的手枪,凝聚先辈热血与荣光。志愿者们通过生动解读,使文物“开口说话”,引导青少年系统感知抗战精神的民心所向、集体意志、斗争艺术与民族伟力,让沉默的历史见证者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鲜活教材。
青春交流启智慧

为赋能青少年成长,活动特设“青春智慧加油站”。求是学社成员结合大学经验,强调学习方法的转变,并分享任务分类、每日计划及未来规划等实用技巧。他们以“学习有方法,成长有方向”为主题,勉励孩子们做学习的主人,勇敢追梦。交流中,孩子们积极互动,汲取前行方向与力量,理解了好好学习、锻炼身体、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深刻意义,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文化共鸣强信念

为深化精神传承,活动融合文物解读与诗歌鉴赏。在鉴赏抗战文物后,参与者共同研读经典诗句,千年文化跨越时空与抗战精神共鸣,通过折纸、红色打卡、石膏填色、击鼓传花等游戏互动纽带,让孩子们认识到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内核,强化了文化自信与历史使命感。活动通过“看、听、做”的沉浸式体验,使革命传统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行动认知,为青少年播下敬畏历史、奋斗未来的种子。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在“复刻历史”,而在“回应时代”。本次系列活动通过文物、书信与互动,在行走的历史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象万千气象,真正激活了青少年的民族记忆,让青年看见文化的力量,让文化照亮青年的成长。未来,历史文化学院求是学社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把红色基因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效,用行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为乡村文化注入持久活力,在文化振兴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