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透过兴文楼的窗棂,在C511教室的桌面织就一片温柔的光影。为帮助学院学生更好地丰富课余生活、增加生活趣味、提高个人技能、了解师大特色,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艺术特色,历史文化学院权益保障部与史传新韵创艺社联合主办“心晴印记集章行”活动,20名学院学生相聚一起,以印章为媒,以手工为介,经历文化与手作之旅,在集章与手工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方寸印章与指尖翻转中串联起校园记忆与传统文化的脉络。

压印在纸页上的校园诗行
活动伊始,同学们先在便签纸上写下柔软的话语,或是鼓励未来的自己,或是激励身边的同伴,一张纸不同颜色的便签纸贴上黑板,纸页轻扬。八款师大特色印章整齐排列在长桌一端,“风”“清”“气”“正”的图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警言……皆被浓缩在一方方印面之上。参与者或是摊开自带的集章册,或是领取准备的素白明信片,俯身轻按印章,油墨的清香与纸页的触感交织成独特的仪式感,集满八枚印记的明信片成为流动的校史小卷,让这份校园记忆又多了份可触碰的质感。现场氛围轻松活跃,同学们相互交流印章背后的校园故事,方寸印章成为连接校园记忆的纽带。

红绳与彩纸间的时光慢舞
活动另一核心环节为中国结编织与折纸教学。教室另一侧,中国结的彩绳与折纸的彩纸在桌面铺展开来。编织中国结时,参与者们根据示范视频拆解步骤,“先将绳头绕成圈,右压左、下穿上,收紧时注意保持纹路平整……”红绳在指尖穿梭,化作一枚枚精致漂亮的结饰。折纸区则呈现出又一番景象。彩纸在指尖折叠、翻转,诞生了立体的千纸鹤、盛开的纸玫瑰……阳光掠过纸艺作品,在地面投下灵动的影子,与桌角摇曳的中国结相映成趣。参与者的思绪随着指尖的动作逐渐沉淀,享受难得的“心流”体验,整个教室弥漫着专注的气息,唯有指尖与材料接触的窸窣声,宛如时光的轻吟。

当文化触达心灵的褶皱
两个小时的活动在暮色中接近尾声,参与者手中的集章册写满故事,中国结在腕间或书包上轻轻晃动,折纸作品被小心收进书页。这场活动没有刻意的教化,却在自然的体验中让文化悄然流淌——印章上的文化箴言,是学子对朝夕相处的校园的情感投射;中国结的经纬交错,暗合着传统文化的秩序与美感;折纸的千变万化,则唤醒了被数字生活钝化的动手本能。
收拾材料时,有参与者将集满印章的明信片夹进笔记本,有同学互相交换折纸心得。这些瞬间构成了活动最生动的注脚:文化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可以握在掌心、融入生活的温度。随着最后一位参与者离开教室,兴文楼的走廊里,红绳与彩纸的余韵仍在轻轻回荡,如同这场初夏午后的相聚,在每个参与者的心底留下了一枚无形的“心晴印记”。

本次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巧妙融合,既通过集章唤醒学子对师大的情感联结,又以手工体验传递非遗技艺的温度。“心晴印记集章行”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而关于校园、关于手作、关于文化的故事,仍在每个参与者的生活里悄然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