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历史文化学院院党委书记刘殿芬、院长张乃和,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闫凤旭、天津市文物中心党总支书、主任姜佰国,以及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显达,文博系副主任鲁鑫、教师代表以及市文物中心副主任信志刚、李国巨、接津、中心部门负责人等出席签署仪式并围绕访企拓岗展开座谈。
座谈会上,张乃和教授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办学规模、培养特色及2023年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直是学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文化学院在不断厚重科研底蕴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对接社会市场需求,高度重视文博等“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发展,希望通过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进一步密切专业和行业之间的联系,互相借鉴互相学习,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产学研高质量发展。会上,鲁鑫老师详细介绍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特色建设、办学特点、学生特色和历年就业去向情况。
姜佰国代表中心对刘殿芬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对历史文化学院长期重视、支持文物交流事业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签约和座谈是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推进“文物进校园”、“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与探索。文物交流中心将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为历史文化学院发展提供支持。
刘殿芬表示,将以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与文物交流中心继续加强全方位合作,联合推动文物保护利用的学科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理论研究,开展高层次的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全方位服务国家文物保护利用战略,愿发挥历史文化学院教学科研优势,助推文博事业发展。
闫凤旭处长代表市文旅局对文物交流中心和历史文化学院合作框架协议的圆满签署表示祝贺。他指出,双方建立合作关系,聚焦共享发展机遇、共担时代使命的理念,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实现文博单位与高等院校强强联合。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共建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实习实训实践基地”;二是形成工作机制,在资源合作上加强整合,在人才培养交流上加强互动;三是共同强化文物科技创新,推进文物领域交叉学科建设,坚持“保护第一”,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打造“文物+教育”的合作典范。期待双方合作共建早日落地见效,为我市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姜佰国书记与张乃和院长代表双方签约合作框架协议,闫凤旭处长与刘殿芬书记共同为实习实训实践基地揭牌。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立德树人、发展文博事业谱写新篇章。